BrainV百瑙威 精準預防保健
健康老化,從中年開始準備! 補充關鍵營養素,享有健康熟齡的生活品質

健康老化,從中年開始準備! 補充關鍵營養素,享有健康熟齡的生活品質

Apr 23. 2021

  2017年進行全國「中年世代活到100歲態度大調查」。結果發現,高達80.4%民眾不想活到100歲,調查揭開讓中年世代憂心百歲的原因。同時也發現,這群中年世代更為獨立,但對老後可能碰到的健康問題仍不願面對;對於退休、身後事的思考與準備也不足,百歲人生的新思維有待建立。

 

面對百歲態度更悲觀 最害怕生病

 

八成民眾不想活到100歲

調查結果發現,不想活到100歲,最主要擔心的是健康狀況不佳,佔84.4%;其次為金錢負擔太大佔34.6%;害怕親友都不在身邊佔18.6%。

 

想活到100歲

希望活到100歲的人佔15.7%,主要是有生活目標為最大的動力。其中以「可以多陪家人」為最多,佔59.1%;接著是「想遊山玩水」43.3%;「還有未實現的夢想」28.4%;另有16%的人希望持續貢獻自己。

 

近半數民眾只希望活到80歲

最多民眾希望活到80歲左右,佔44.7%。雖然期望壽命有增加,但回應到現實狀況仍過於低估。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指出,台灣平均餘命不斷增加,現已有六成人口可以活到80歲以上,這之中有25%的人可活到90歲。如何面對長壽人生是必然要思考的問題,而不是對未來沒有打算。

 

中年世代獨立新樣貌 不怕一個人生活、對子女依賴度低

  當壽命愈長,一個人生活的機率也將大幅提升。衛福部2013統計,65歲以上人口有11.1%為獨居狀態;2015年全台有47,665位獨居老人需要社會關懷。

 

面對老來一個人,超過六成不擔心,樂觀以對

  調查結果發現,近三分之二民眾不擔心,只有三分之一的民眾擔心,樂觀多於悲觀。進一步了解,不擔心的人都是對生活有目標,且有能力照顧好自己,如41.2%認為對生活已有妥善安排,不用麻煩別人;40.5%說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36%自認懂得跟自己相處;22.3%說自己有很多朋友可以拜訪;而希望子女陪在身邊的比率則遠遠落後,只有7%。

擔心老來一個人的那三分之一,主因為無人作伴,高達近六成(59.9%);其次為生病、發生意外沒有人知道佔45%;生活無法自理佔43.2%;錢不夠用佔15.4%。

 

老後更想和伴侶住 對子女依賴度低

  根據本次調查發現,老後想跟伴侶住的比率最高,為66.2%;其次分別為子女39.5%、自己17.8%、安養機構9.8%、朋友7.3%、兄弟姊妹6.2%。1960~1980年代,台灣經歷城鄉移動,許多年輕人到都市工作定居,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比率降低。而全球化趨勢下,人口流動更快速,愈來愈多子女往國外發展,相較過去更難見面,也因此伴侶之間互相依賴比率提升。

 

五分之四民眾積極經營社交網絡

  本次調查,了解民眾每月除了與同住的家人、上班會遇到的同事外,是否有與親戚、朋友聚會的習慣。結果顯示,五分之四的民眾都有安排與親友聚會的習慣,佔絕大多數,但有五分之一的人沒有。現在中年世代更懂得安排社交,但也為少數未經營的人擔憂。朋友及網絡對於一個人的身心健康不可或缺,若少了朋友相伴,憂鬱、失智的風險都會增加。  建議無論現在工作再忙,都要撥一點時間經營朋友關係,老後才可彼此照應。

 

人口高齡化,近九成的民眾擔心父母身體健康

  在市場研究中發現,人口高齡化的社會結構中,有 90% 的子女擔心父母健康不佳,更有 30% 的父母重視熟齡階段的生活品質與健全健智的人生亦不想造成子女的負擔;這些問題,意味著熟齡在生理、心理甚至思考反應等,種種的健康續航力,是影響高齡社會品質的關鍵因子。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伴隨著年歲增長,重度的思考下常常無法集中精神、表達不精準、執行能力變差甚至反應不靈敏等,許多徵兆也有跡可循,不論是自身還是長輩,想要提升思續清晰、靈活反應,平日營養補充就顯得格外重要。

 

想健康活到100歲 應正視食安、環境污染問題

  民眾認為最會威脅老後生活的首當食安問題,佔38.2%;其次則擔心環境污染問題,佔44.8%。無論是食安還是環境,都會直接影響到個人健康,也呼應到民眾認為活到100歲最大的擔心是健康問題。透過調查了解中年世代要活到100歲,維持身體健康、內心富足、金錢足夠是關鍵。

 

多吃蛋白質、規律運動、不抽菸,做好老年準備

  每天養成良好的運動與生活習慣,不喝酒、不抽菸,並且減少久坐、攝取適當的營養,就能預防肌少症、衰弱症與失智症。

 

補充關鍵營養素 享有健康熟齡的生活品質

  想要保持思緒敏捷、反應靈活,可以選擇營養師為您推薦的 百瑙威V901智齡活醣肽,每天定時補充,幫助自身思考不斷線、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熟齡生活,讓子女無負擔,並且保持著獨立不依賴、生活作息正常、規律運動幫助  身心健康。

 

 

文章參考:

https://heho.com.tw/archives/160307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4826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3642